“天山放歌”摄影展: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王思北)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22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百余幅作品,突出反映新时代新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据了解,2020年9月,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了近20位摄影家奔赴新疆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拍摄创作了大量反映当地日新月异变化和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优秀作品。

展览分为“民族大团结”“边疆好风光”“脱贫促发展”“文化新生活”4个部分。真实记录与艺术呈现的结合,使展览充满感染力。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表示,此次采风创作海拔高、路线长、时间紧、任务重,艺术家们克服困难、不辞辛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镜头聚焦普通群众,用深厚的情感、生动的手法、鲜活的形象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独特的色彩和魅力,拍摄了大量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优秀作品。

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80余幅摄影作品勾勒工匠之美 福建“八闽工匠”摄影展在厦门湖里举行

来源:台海网

精彩作品吸引参观者欣赏、拍照。

摄影展海报

(湖里区总工会供图)

摄影展里一幅两层楼高的巨幅照片很醒目。

台海网5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日前,一场名为《匠魂》的福建“八闽工匠”摄影展,在湖里区联发华美空间开幕,展览将持续到7月5日。

用镜头记录工匠坚毅执着的精神,用光影勾勒工匠精益求精的品格。此次摄影展展出的作品均出自摄影家陈伟凯之手,共有八十余幅。作品瞄准了福建的手工艺人、工匠、非遗传承人,记录了他们创作的精彩瞬间。

“推崇工匠精神,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影展的模式,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推动形成劳动新风尚。”湖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湖里工匠培育工作,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培育造就更多技能人才。

展览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指导,厦门湖里区总工会、厦门湖里区文旅局、厦门湖里区湖里街道共同主办。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举办《匠魂》摄影展,既是展示我省非遗传承人的劳动风采,更是学习和领悟工匠精神,以此庆祝党的百岁生日。

现场

开放式展览空间 匠心诠释劳动者风采

线条细腻,色彩浓郁,工匠之美被瞬间定格。步入展览长廊,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工匠的创作现场。

炉火边凝视宝剑的松溪湛卢宝剑传人,一辈子深耕武夷山大红袍研究的学者,与福州大漆相伴一生的匠人……一双双饱经沧桑的手,一件件凝聚心血的诚意之作,一位位手艺人专注创作的姿态,都被镜头定格在一瞬。这次展览以影像的形式将工匠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油然而生对匠魂的敬畏之感。

“没想到,我们还有这么多守护传统手艺的匠人,他们用心创作的身影真美,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真了不起。”现场,一张白发苍苍的老匠人制作砚台的作品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他们纷纷拍照、打卡。

与往常摄影展有所不同,此次摄影展避开安静的展陈空间,选择在人潮涌动的长廊里展出,其目的就是把影像记录的文化和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大众。艺术作品不应束之高阁,而是要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接触、观赏、感悟其中蕴含的美学和灵魂,让现代人与坚守文化瑰宝的工匠“对话”,领悟宝贵的匠人精神并传承下去。

幕后

七年走五万多公里 用光影记录百名工匠

“每位工匠的故事都让我感动,感动他们的执着,感动他们的高超技艺,感动他们一辈子的坚守。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精神力量去前行。”陈伟凯告诉记者,《匠魂》摄影展所展出的作品,拍摄跨度长达七年。

在过去七年,他走过五万多公里,在福建找寻、拍摄了160多位手工艺者、匠人、非遗传承人。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福建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艺,包括漆线雕、瓷烧、制茶、建盏、木雕等技艺,记录了福建艺术古老的文化脉络。

这些被拍摄的人中,有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蔡氏漆线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蔡水况,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邱双炯,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德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仕元……

手艺人低垂的头、花白的发丝、失望落寞的眼神……他们对于传统手艺尚未寻找到新出路的无奈与辛酸,都被记录在一段段影像当中。

初心在方寸,咫尺铸匠心。一件件不平凡的作品,背后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匠人以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为社会留下无数的文化瑰宝。

(文/记者 庄筱婧 通讯员 林舒婕 图/记者 郑晓东(除署名外))

航天总体人举办书画摄影展,看“技术流”如何玩转“文艺范”

会议室里,他们是俯瞰全局的“规划师”任务现场,他们是冷静稳重的“压舱石”出差途中,他们是协调各方的“大管家”……你以为航天总体人不外乎博学多知的“技术流”殊不知他们也有诗与远方的“文艺范”——

近日,在美丽的北京航天城某总体研究所举办了一场书画摄影展翰墨飘香,光影传韵近百件书画摄影作品争奇斗艳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如果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不能一饱眼福先别灰心快来跟随我们一起“云看展”吧!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在航天总体人的笔下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不受风雪染,敢与霜雪争”这是他们的决心“牢记重托担使命,矢志航天铸忠诚”这是他们的誓言“星辉耀苍穹,锦绣润山河”这是他们的畅想“大河汤汤,昊天莽莽,星宇浩瀚,征途绵长”这是他们的希冀他们用笔墨彰显时代英姿,好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要尽情抒发情怀

绘画是最直接的载体每一幅作品就像一扇窗户每一幅作品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的航天情怀会不会和创作者同频共振?

水墨画意境高远描绘出祖国秀美壮丽的万里山河水彩画俏皮鲜活碰撞出几代航天人奋斗的回忆油画厚重、素描淡雅剪纸细如毫发、栩栩如生他们用丹青凝聚航天力量,好美“千里摄名山,万里照云泉”他们用影像理解世界用镜头记录时代对于航天摄影师们来说摄影就是狩猎,快门就是扳机他们的镜头里不止有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也不止有幸福生活笑靥如花

通过他们的双眼你一定曾为火箭绚丽的尾焰惊艳不已你一定曾被航天英雄胜利凯旋感动到热泪盈眶发射场的一花一树、一砂一石经由胶片传送永远铭刻在记忆里他们用镜头定格飞天梦想,好美自从书画摄影展开展以来每天都能获得许多点赞11月23日展览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观众”那就是可爱的航天娃“我长大也要造大火箭!”“我以后要当航天员!”“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作为创作者许多总体人说:能浇灌航天娃的稚嫩梦想在他们心里埋下炙热的种子正是创作的意义所在“传播航天正能量,我们责无旁贷!”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杨小琪

摄影 | 易守海、冯万贤

德国教授办了一个“特殊”的摄影展,让世界了解最日常的武汉

来源:长江网

长江网2月21日讯(记者施政 通讯员郑婷)2月18日,一个以“认识武汉”为主题的国际摄影展在100多名中外观众的见证下在网上开展。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Wolfgang教授的团队从武汉纺织大学沈祥胜教授拍摄的数百张照片里,精心挑选了78张代表性作品线上布展,展现了武汉疫情前后的生活和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全景画卷。

布展页面。通讯员供图

中德两所高校因摄影结缘

武汉纺织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的师生近年来一直有着密切的交流。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沈祥胜教授和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的Wolfgang Swoboda教授从2016年起,通过师生互访、学生同题创作与作品交流展览等方式,在中德两国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3年前,Wolfgang Swoboda教授在武汉纺织大学开设了《认识武汉——中德学生360°全景摄影》课程,与此同时,他在汉堡的学生也进行着同样的课程。2019年,两校师生将双方的跨文化摄影作品带到了在汉堡最难申请的展厅——汉堡市政大厅进行了展览。

去年疫情暴发的时候,Wolfgang教授对武汉的师生十分挂念,一直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交流。当得知沈祥胜从2019年4月以来,每天一幅,一直坚持以手机摄影方式拍摄“认识武汉”纪实专题时,Wolfgang教授决定为沈祥胜办一场纪实摄影展。由于汉堡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展览只能放在网上进行。

让西方民众认识真实的武汉

作品《武汉的热干面》。通讯员供图

Wolfgang教授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借助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让西方民众特别是汉堡的民众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汉。许多学生积极报名要求参加这个意义非常的项目。为此,Wolfgang教授还从学校申请了专项国际交流基金,邀请中德跨文化交流专家共同来辅导学生布展。

展览简介里写道:“您认识武汉吗?这座城市的文化,她的街巷,她的人民,以及这里的日常生活。”

记者发现,这次展出作品时间跨度为2019年11月到2020年8月,记录下了疫情前后的武汉,既有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志愿者下沉社区的人间大爱,也有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后春暖花开的江城生活全景。

不同的国家 同样的感动

作品《最美天使》。通讯员供图

对于这次摄影展,Wolfgang教授说:“图片的语言是共通的。我们属于一个世界,有许多生活和情感都是共同的。”

一位德国学生在开幕式中分享道:“这张题为‘最美天使’的作品让我尤其感动。摄影师沈祥胜教授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为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画了一幅肖像。这位女医生在得知疫情后,骑车300多公里从家乡回到武汉一所社区医院参与抗疫救治工作。面对人类共同的危机,这些人与事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据悉,“认识武汉”专题摄影也是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沈祥胜教授从2019年至今做的一个影像城市记忆项目,之前他还用了十余年时间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拍摄武汉的历史与变迁,先后出版了《江城记忆》《城市质感》等摄影专著。“认识武汉”专题摄影今年获批了湖北省文学艺术创作扶植项目。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美术摄影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

雕塑《卓玛》,中国画《唐古拉山下》《走四方 看世界》《珞巴人的婚礼》 ,油画《中国梦》 , 版画 《牧场初雪》 ,摄影《雪山桃源有人家》《白马林措》……5月21日下午,“雪域新篇——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美术摄影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同巴拿马驻华大使甘林等为展览剪彩,中国文艺界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等约100人出席。

摄影记录时代、反映现实,一幅幅新老照片见证了70年来西藏发生的人间奇迹。青藏高原为中国美术家提供了不竭灵感,西藏题材创新创作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宝贵财富。

此展是中国文艺界喜迎建党一百周年活动之一,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美协、中国摄协和西藏文联共同承办,共展出美术和摄影作品86件,以新世纪创作的西藏题材精品力作为主,展现了西藏的大美风光、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并以新旧对比的形式再现了新时代西藏的发展进步。

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5月27日。

影像中的异域表达:南非当代摄影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举办

以“并行中的肖像”为主题的南非当代摄影展将于2021年4月9日下午17:30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安静(LeeAmbrozy)策划,艺术家艾丽斯·曼恩(Alice Mann)和勒博杭·克加尼(Lebohang Kganye)共同参展,为我们呈现关于非洲的文化与历史、想象与现实,展览持续至5月20日。

艺术家介绍

艾丽斯·曼恩

Alice Mann

艾丽斯·曼恩 (Alice Mann) 1991年生于开普敦,是驻南非的英国摄影艺术家,现生活和工作在开普敦和伦敦之间。她的肖像作品探讨了协作中的摄影概念。她的目标是创造赋予她主体力量的图像,长时间专注于创建项目,从而实现生动细致的表达。

她的作品曾在红钩实验室(纽约),看不见的摄影展(阿姆斯特丹)、亚的斯摄影节(亚的斯亚贝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1:54当代非洲艺术博览会(伦敦)上展出。曼恩的个人和委托作品已在国际范围内出版,包括《卫报》,《纽约客》,《纽约时报》,Artsy,British Vogue,《英国摄影杂志》和《国家地理》。

她屡获殊荣的“Drummies”系列探索了南非的女鼓队长文化,已获Lensculture新兴摄影师奖(2018)和PH美术馆颁发给新兴女性摄影师的“New Generation”奖(2018)。该系列的四幅图像在享有盛名的泰勒·韦辛肖像画奖(2018)中获得了第一名。曼恩还是第34届Hyeres国际时尚与摄影节(2019)的大奖赛获奖者。

艾丽斯·曼恩部分作品预览

《夜未央》系列(节选),2017

勒博杭·克加尼

Lebohang Kganye

摄影师勒博杭·克加尼生于1990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生活和工作。她于2009年在约翰内斯堡的市场摄影工作室开始了摄影之路,并在2011年完成了高级摄影课程,目前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攻读美术硕士学位。

她经常将自己对雕塑,表演,装置和电影的兴趣融入她的作品中。她通过使用档案将虚幻人物与“真实”人物合并到一个新的宇宙中来探索小说的历史。她的作品融合了自己和家人的肖像以及南非的历史和社会形象,在呈现虚构世界的同时反映了现实。

勒博杭 · 克加尼是2019年Paulo Cunha e Silva艺术奖的决赛入围者,同时也是2019年Camera Austria的获奖者,以及2019年Rolex Mentor&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的决赛入围者。克加尼是东京国际摄影奖的获奖者,还获得了2018年的年度最佳全球艺术奖,2015年在巴马科非洲摄影双年展上获评审团奖。

勒博杭·克加尼部分作品预览

《她的故事》系列(节选),2013

《灯塔守护者》系列(节选),2017

策展人介绍

安静

LeeAmbrozy

安静是著名的策展人、艺术史学家、译者,专注于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曾担任艺术论坛国际版中文网站(Artforum.com.cn)的主编。她是《艾未未的博客》的编辑和译者(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1),也是《白立方内外:ARTFORUM当代艺术评论50年》的主编(三联,2017),这本书选编并登载于《艺术论坛》杂志的开创性的艺术史论,对中国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重要评论集。她拥有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硕士学位,目前是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最近的研究方向是从晚唐到宋朝时期的城市化、物质和视觉文化。

展览标题:并行中的肖像:南非当代摄影展

展览日期:2021年4月9日-5月20日

(周二至周五10:00-18:00,周末10:00-20:00)

展览地点: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进南门直走300米)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陈芯茹

“在历史跨越的现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大型摄影展”南宁开展

图为观众在观展 林浩 摄

图为观众在观展 林浩 摄

中新网南宁6月2日电 (韦彤莹 林浩)6月2日,“在历史跨越的现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大型摄影展”在广西南宁开展。

此次展览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顾群,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等嘉宾当天共同为摄影展开展揭幕。

图为师生们认真观展 林浩 摄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此次摄影展以我国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这一伟大历史成就为主题,以“民族影像志”为载体,选取8组400多幅涉及我国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区、十余个民族的民族志摄影作品,从纪实视角出发,用影像记忆还原历史现场,讲述了发生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的难忘故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贫困地区民族群众脱贫的历史变迁。

图为嘉宾们在观展 林浩 摄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也表示,举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大型摄影展,旨在以“影像志”为载体,呈现中华各民族在脱贫战役中的历史场景与瞬间,希望各族师生通过观展,更加自觉地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刻地认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勇担青春使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图为展览现场 林浩 摄

广西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晓勇,广西民宗委副主任李振林,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广西文物局局长谢日万等参加开展仪式,并与师生们共同参观了摄影展。(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老照片中寻找时光背影!这个摄影展在中山开幕

来源:中山日报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982年中山县摄影学会成立大会,1984年中山市孙文大学奠基典礼,1989年第一届运动会开幕……11月27日上午,《流金岁月》肖柏成“中山老照片”系列摄影展在中山市文化馆开幕,老中青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纷纷前往参观、见证。一幅幅老照片,带领观众一同追忆往事、寻找时光背影。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8日。

本次展览由中山市文化馆主办,中山市手机摄影协会、中山市新闻摄影协会、中山市东区摄影协会承办,旨在以优秀的影像作品全方位展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温红色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瞬间。展览展出的130多幅老照片,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有城乡风光,有民俗风情,有艺术创作,还有的记录了中山的重大变迁。

肖柏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摄影,1981年进入中山图片社从事专职摄影,1982年加入了中山县摄影学会,长期从事摄影活动,在浓厚的摄影工作环境下,用镜头记录了家乡的发展变化,用影像叙说身边的人和事,用光影语言彰显真美善。肖柏成坦言:“年纪大了,我将把精力放在摄影的教学上,培养更多的摄影人;也要花时间整理几十年所拍的照片。让这些照片成为更有用的历史资料。”

原中山市文化局局长郑集思为《流金岁月》肖柏成“中山老照片”系列摄影集作序《时光的背影》。序中写到:“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不断的瞬间就可以接驳出一道长长的时光背影;在他的取景框里,寥廓霜天,奔来眼底,空阔无边!”

肖柏成简介

中山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山市新闻摄影协会顾问、中山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山市手机摄影协会顾问、东区文联副主席、东区摄影协会会长、中山市青年智库成员、中山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智库客座教授。其简历已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一书中,摄影作品曾在各级影展入选、获奖。曾荣获中山市人民政府颁发文艺创作荣誉证书,荣获中山市“孙中山文艺奖”一等奖,荣获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奉献奖和育才奖,广东省摄影家协会2014年优秀会员,中山市2015年优秀文艺志愿者,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2016年度和2017年度五星级志愿者。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百幅作品晒出大美重庆!“时尚中国”摄影大展暨首届“时尚重庆”摄影展开幕

天空高远湛蓝,朝天门的摩天大楼巍然屹立于江边;霓虹闪耀夜未眠,两江倒映出山城流光溢彩不夜天……这些关于重庆的魅力瞬间,都被摄影艺术家们定格为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在12日下午开幕的2021“时尚中国”摄影大展暨首届“时尚重庆”摄影展上,它们正式与广大市民见面。

本次展览是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重磅活动之一。其中,2021“时尚中国”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纺织摄影协会主办,围绕中国时尚文化发展与创新主题进行作品征集,探索时尚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用极具吸引力及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展现新的美学和观念的更迭;首届“时尚重庆”摄影大展则由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与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组委会主办,旨在多元展示重庆新城市时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展览举办地南滨路长嘉汇广场吸引了众多市民。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时尚重庆”摄影展部分共计100幅作品,摄影家们以当代重庆为观察对象,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自己眼里的“时尚重庆”面貌。他们中,有的在江河的奔流中、在群山的叠嶂中、在路桥的飞跃中、在楼宇的喧嚣中去寻找属于重庆的文化记忆;有的在城市角落的灯火处、在非遗大师的手指间、在创新科技的基因里、在生态环境的沃野上去发掘属于重庆的时尚文明。大美重庆,令人心醉;“时尚中国”摄影大展部分则入选了120余幅作品,体现了城市变迁、更新和人文时尚的最美瞬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各方面蓬勃发展的景象。

“这次展览也是重庆市摄影家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在继承既有文化优势的同时,注重对新时代创新型时尚文化推广的一次艺术实践,也是我们与时尚产业合作,联手对外展示的一张重庆时尚文化名片。”市摄协主席鞠芝勤说。

鞠芝勤介绍,“时尚重庆”摄影展面向国内外优秀摄影师、团体机构和专业院校广泛征稿,最终,从国内外近3000幅投稿作品中精选出100幅高质量摄影佳作入选展览,“内容涵盖了人文、风景、城市、商业、制造业、生态环保、时尚艺术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通过影像展示了重庆独特的城市和人文时尚风貌;也定格了重庆在新时代进步浪潮中涌起的一朵朵傲人的浪花;更激励着重庆的摄影人,以影像为舟,以创新为舵,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重庆时尚文化的星辰大海里千帆齐进,开拓出一片全新的世界。”

据悉,2021“时尚中国”摄影大展暨首届“时尚重庆”摄影展将在长嘉汇广场持续到10月17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观展。

上游新闻记者 文字 赵欣 图片 高科

小区美景大家拍!新泾镇这场“社区摄影展”引来众多居民参与

小家看社区、幸福微瞬间,近日由新泾镇发起的一场社区摄影展,吸引着众多居民前来参与。最终入展的28幅作品不仅是新泾时代变迁的生动印记,而且记录下居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系列场景。

新泾镇近年来持续推进精品小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房屋修缮、功能提升、自治项目等举措,让居民小区更加宜居,大大提升了居住幸福指数,刷新了社区颜值,文明新风处处可见。

为进一步展现社区建设成果,发动居民、家庭记录美好生活,为时代变迁留下生动印记,新泾镇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联手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近期发起了“小家看社区”活动,调动社区居民从自己的视角,用相机记录社区最美的一刻。

本次摄影展共收到居民摄影作品40幅,入展作品28幅。作品中既有美丽、精致的小区环境,也有多姿多彩的社区活动,展现了新泾镇精品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成果,表达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区的深厚情感。

下面请欣赏

来自淞二、刘四、平塘

三个社区居民

记录的精彩瞬间吧~

淞二居民区

金虹苑·雨水花园

金虹苑·常馨生境花园夜景

金虹苑·常馨生境花园入口墙绘

金虹苑·xin邻驿站文化长廊

刘四居民区

金菊小区·新泾宝宝乐园

金菊小区·探索长廊

金菊小区·乐园长颈鹿装置

金菊小区·乐园小黄人轮胎花盆

平塘居民区

淞虹苑沿河的周家浜滨水空间

淞虹苑沿河的周家浜滨水空间

淞虹苑·卡通墙绘

淞虹苑·星梦乐园

淞虹苑·活动广场

淞虹苑 · 亲水步道

图片来源于新泾镇

文字:程清慧

编辑:王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