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翅蜻蜓
公绶带在喂巢中雏鸟
这是一组让人看了感觉很温暖的照片,是近日高温下雍延平教授的最新作品,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无遮挡的公路边静候几个小时的收获,带给我的是一种特别的美的享受。
南京第四届味觉艺术盛典
与雍教授相识,是在第四届味觉艺术盛典上,背景大屏幕的主画面用了他在南美洲拍摄的蜂鸟(上图),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拍照这么浅层次的理解:从风光到人文,从飞禽到极速冲浪,从建筑到极地,林林总总,时间凝固了,空间浓缩了。
能够看到雍老师踏遍九州的辛劳足迹,感悟到他对探索世界地理的一片热忱。从北纬80度,到南纬零度的赤道线上,他不是以拍摄鸟的种类居多为特色,而是偏爱拍摄鸟类的繁殖和育雏期的行为艺术。特选在隆冬的暴风雪下的北海道,他拍下了端庄飘逸的白天鹅和求偶期姿体夸张、翩翩起舞的丹顶鹤;拍下了磅礴凌厉、铁骨铮铮的海鵰猛禽。在南美高海拔安第斯丛林,对于娇小可人的蜂鸟,他倾注了更多心血……
透过雍教授的作品,我们能够理解的东西远在画面之外。
夏日昆虫蜻蜓
全家福
这几幅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全家福(上图)。画面中的绶带鸟一雌一雄与四个孩子同框,难得一见的场景被雍教授完美的定格。
说完美有几个难得的必要条件:雌雄同框,定格在鸟巢边非常罕见;需用富士GFX100(1亿像素)加300mm中焦进行拍摄;白色绶带鸟绝对不能过曝;不能过曝又要有细节,前期后期都要十分小心……想想在38度高温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大太阳下,完成国际水准的艺术创作,这是怎样的功力?
被称为艺术的东西,最终一定有让人类震撼的元素,这几幅照片也如此:飘飘欲仙的白色长尾绶带叼食飞到鸟巢,对四只张嘴待食的出壳雏鸟耐心喂食。才破壳几小时,满身绒毛就能吞咽各种甲壳类昆虫,造物主把鸟的生命节奏浓缩到这样短的精彩时刻,并施足了抗菌消炎助消化的蛋白酶使小生灵脱离哺乳,立即开启胃肠的消化功能,这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是生命的美丽。
绶带爸爸给孩子们喂食
夏日昆虫蜘蛛
其他的几幅照片也用异乎寻常的视角,唯美地记录了小小生物的瞬间,这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完成的。
完成这一幅幅作品的是雍延平:国际级摄影大师,连续获得国际一流的摄影大奖9次,是视觉中国/ 500Px签约摄影师、英国皇家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纽约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不过他还有一个妙不可言的身份,他还是碘伏的独立发明人……
做到极致就是美,雍老师一直很美。 □ 范晓林
蜡质蜻蜓
昆虫的精致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