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苏宿园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加快苏北工业化”“实现宿迁更大突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载体,是苏州宿迁两市紧密合作共建的新型工业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项目。园区位于宿迁市区西部,由苏州工业园区领衔开发。先后获评“省先进开发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际安全社区”,在全省共建园区历年考核中实现“十一连冠”,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苏北好江南”、全省南北共建的一面旗帜、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亮点。
“新建元杯”
第二届“苏北好江南 腾飞苏宿园”全国摄影作品展
入展作品选登
■ 评委推荐
秀美苏州公园 黄慧 摄
点评:苏州公园是苏宿园区最大的公园,整体设计融合了新加坡元素和苏州园林风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城市公园的拍摄,既要体现公园的风貌,又要体现公园的特点,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的景观复制,而是要通过画面语言来表达情感。
此照片用无人机从正面和高角度拍摄,角度选择得当,全景体现了苏州公园的地理位置特点。作者后期对色彩和楼房的畸变做了适当调整。构图均衡,大面积绿色调让画面清新唯美,公园风轻云淡、舒适自然的风韵得到充分体现,作者的发现与呈现能力也得到彰显。——陆启辉(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宿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雏鹰展翅(组照之一) 潘丰 摄
书香浓浓 陈红 摄
管住质量 朱美忠 摄
长电铸辉煌(组照之一) 耿金宝 摄
美丽家园 蒋志红 摄
水中精灵 胡长凯 摄
美丽的工业园区 朱红生 摄
第一生产力(组照之一) 张锋 摄
美景怡人 夏纪福 摄
追到你了 张荣 摄
车间一角 徐瑞 摄
美丽校园是我家 于自祥 摄
多彩的苏州公园(组照之一) 许成红 摄
江南印象 杨颖 摄
■ 闲话大展
找寻属于自己的摄影语言
我们通常可从照片中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并从其拍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虽然我们使用的设备基本一致,其成像基本逻辑也相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每个拍摄者使用的摄影语言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在一些摄影评选活动中,具有个人独特语言风格的影像会脱颖而出。所以,在摄影进阶之路上,找寻到自己的摄影语言风格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个人建议从理解、喜好、模仿、借鉴、再造等路径去寻找、打磨。
理解 我们首先要知道摄影语言的具体指向,如光影、线条、构图、画幅、比例、元素位置、互动关系、题材、颜色等。我们看照片要自觉对其摄影语言进行具体分类和归纳。摄影相对于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来说,形成个人语言风格相对较难,需要作者对画面反复拍摄制作、调整打磨。所以,我们对于摄影语言要有准确的理解,从理解开始,进入找寻摄影语言的路径。
喜好 很多人走上摄影这条路都是从喜好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大量读图训练,强化对于某个具体技法、元素的认识,寻找符合个人喜好的风格语言。这里要注意宽泛喜好和具象喜好的区别,宽泛喜好的好处是可接受更多信息和元素,但是容易不聚焦,对于初学者,这意味着注意力集中度不高。针对某个喜好点不断强化,好处在于容易快速有收获,但也要注意视野问题,并非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
模仿 虽然人是智慧生物,但我们所有的创造其实是从对自然的模仿开始。模仿鸟类有了飞机,模仿鱼类有了船只,模仿眼睛有了相机等。对于摄影来说,模仿同样重要。从不断模仿中,强化个人对于这些摄影语言使用的“肌肉记忆”。模仿中要注意临摹、意摹的问题。临摹要求一模一样。意摹是一种理解再现,是在临摹的基础上将学习到的技法实践,从中找寻自己学习后的差距和不足。临摹和意摹是学习中的两个必然过程,而且通常交互出现。
借鉴 创新永远是难事,但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别人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以便取长补短,实现自己的提升和成长。这里要注意借鉴和抄袭的关系,借鉴的核心点在于用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而非照抄照搬,立足点还是在自身。拍摄者切莫把借鉴变抄袭,以理解和学习为关键。借鉴的核心点应该放在思维层面,理解学习对象的思维路径是一种更好的学习借鉴方式。
再造 这是形成个人摄影语言风格的最关键阶段。从各艺术门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最终能形成个人风格语言的艺术家比较少。个人认为,艺术的终点在思维层面。只有以思维本质,不断尝试突破,拍摄者才能汲取到足够的创造原动力。
找到符合自己审美喜好的摄影语言并不简单,锲而不舍,精雕细琢,才能沉淀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正如诗人北岛所说:“摄影有时和写诗很像。你和你的摄影常常处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你在找它,但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它也在找你时,你们才相遇。”(文/虞旻子)